2009年2月15日星期日

塞纳河。圣母院。伊色列餐。巴黎时装店。冰雨。



我喜欢船。
旅程一开始,我就跟他说,如果我们还有足够的旅费,我希望可以在巴黎的塞纳河搭上玻璃船。
船票费比预算中的便宜很多,于是,我们买了全日票,可以在这一天内,无限次数的跳上船,跳下船,在跳上船。
今天的天气不太好。云层沉甸甸,厌压压的,灰咪咪的,一副欲哭无泪的样子。本来想今天爬上巴黎铁塔俯瞰巴黎的,但这样的天气,上到塔端,只会被冻个半死,而且什么景色都看不见。所以,今天不上塔,游船河去。
冬天,雨季,再加上是工作天,这样淡得可怕的旅游淡季,像我们这样的旅客,是零星的可怜。船客很少,宽广的玻璃游船,显得空旷寂寂。船缓缓开动,随着浪波忽而高忽儿低的摇摇摆摆。不美好的天色下,河两岸的建筑也多带了几分凄迷萧条的味道。
本来想在香榭丽舍站下船,想看看白天里的奢华荫林大道,结果,嘀嗒嘀嗒的,天空飘起了雨。本来只想有船河一圈,谁知道,因为这一场雨,我们都不下船了。我和他,一直呆在船上,有种悠闲的,慵懒的情绪。船内很冷,很冻,无法想象,外头,会是多严厉的苦寒?
雨飘着飘着,竟然变成了冰雨!漫漫飘着俨如雪花飘零般,美极了!就像雪花般!再一次与雨中的雪花相遇,我还是陶醉了!仿佛,我们在严冬里的巴黎,享受着一场雪花飨宴!
船来回了两趟,我们一直都在船上。最后,觉得不行,有点太浪费时间了。于是,我们下了船,手中撑着伞,仍然抵挡不住风中乱飘的雨点,湿了身子。我们快步的走向圣母院(Notre-dame de paris)入口处。没想到在这里,看到了难得的人潮。
这是一间歌德式建筑物。到欧洲来,我想最常见到的,也是我最喜欢的,便是到着浓浓古老气息的歌德式建筑物。进入教堂,感到一阵温暖,温热了我们冷冰冰的脸蛋。这教堂,华丽而庄严,浓浓的宗教气氛,在闪烁的蜡烛微光下,意味更浓。大家都放轻了步伐,低低絮语,就是呼吸,也是小心翼翼的。进入了如此肃穆庄严的教堂,大家都换了个姿态,换了一种情绪,换了一种步调。即使不是教徒,心灵也会突然的安宁。我不晓得该如何去描述,去形容这圣母院。里头神圣的氛围,华丽而神圣的设计和摆设,彩上圣母,耶稣等圣人画像的玻璃窗,墙沿闪烁着教徒心愿的希望之火的蜡烛......圣母院,这可以称得上是古老巴黎的象征的建筑物,有股摄人心的古老魅力,他是美丽的,神圣的,古老的,祥和的。在里头的祈愿箱子里,我和他投下了我们小小的心愿...
参观完教堂,雨势变小了,但还在嘀嗒嘀嗒下着。他说,他要带我去一间以色列餐厅。上次,他那位法国留学的朋友带他去过,食物很不错。
撑着伞,慢步走在小小的,微微往上倾斜的小巷子里。下着雨的小街道,不见人踪影,只有我和他缓缓漫步,经过一列列的店子,从透明的落地玻璃窗窥看店子的摆卖品。我们经过了无数间的艺术画廊,家具店,服饰时装店,小餐馆等等。他凭着记忆,寻找队的方向。终于,在我们来到了,在一间暗青色外墙的餐厅前。从外面看,就能够感觉到里头热热闹闹的气氛。我们走进餐厅,现看到的是厨房,忙忙碌碌的师傅们,侍应生们在那里忙碌的打转.前头,就是餐厅。几乎每一张桌子都坐满了人,大家都在高谈阔论着,开怀的享受着食物。放眼看去,凭感觉,大部分都是当地人,除了坐了一男一女的那一桌,我才他们可能是中国人或者是日本人。在一张二人小桌边,我们坐了下来,大概三十厘米处,紧邻着我们的是四个大男生。他们大概都吃完了,再喝着饮料。我心里一直祈祷,希望他们赶快喝完然后离开,我不喜欢用餐时和邻座靠得那么近。

他为我点了食物。
不久,上菜了。一个大盘子里,放了各种蔬菜和各种浆料,和像肉丸的菜丸子,然后又一个小篮子,里头放了四片软软香香的面饼。把面饼且一半,面饼是空心的,然后把蔬菜,酱料和丸子塞到面饼里头,然后开始享用。其实,这就是中东人的主食,类似kebab.我想,应该就是kebab吧。一口吃下去,味道真的很不错!很有风味。我吃了很多,很饱呢!在巴黎的某个巷子里的某间餐厅里吃伊拉克餐,很酷吧!有一点不可思议呢!
饱食一餐后,我们开始逛街。他说要带我看看几间法国道地品牌的时尚服饰店,还要要我选一间衣服,或包包,首饰什么的,他要送给我。当然,最后我什么都没有买。
回程中,我们有回到圣母院。已经停雨了,天边出现淡淡橙红色的余晖。不过三四点,天空就已经渲染着告别的色彩。圣母院前,有一大群的鸽子聚集在那里,即使走进鸽子群,他们也不会受惊吓,仍然故我的啄食。有三个冷峻脸孔的老人家,拿了一个个的袋子,里头都是些面包饲料什么的吧。他们洒下饲料,然后把面包撕得细细的,洒在地上,人鸽子们吃。我们试图惊吓这群鸽子,希望制造群鸟齐飞的景象,然后拍照。结果怎么弄,鸽子们都泰然自若。后来,不知道怎的,鸟儿们突然全都飞了起来,在毫无预警之下,我赶快拿起相机按下快门。幸运地,捕捉到了众鸟群飞的那一刻。过后,他在尝试让鸟儿飞起,便有脚踢呀踢的,结果惹恼了老人。老人走近他,一连冷酷愤怒,嘴里念念有词,作状要踢他。我猜老人应该是说:你敢踢我的鸽子们,我就踢你。我想,这几个老人应该每一天都会到这里来喂食,俨然鸽子们的父母。鸽子们熟悉老人们,老人们也熟悉这群鸽子。我看到,老人与这群鸽子那深厚的关系。
我们赶上了最后一趟船。渐渐入夜的巴黎,亮了幽幽的橙黄色的灯,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孤独却又华丽的氛围。
船缓缓而行,进入巴黎的黑夜,繁华的开始,浪漫气息的延续......

梁竟茹的歌《我喜欢》的歌词里头有这么一句:...爱在巴黎的塞纳河岸上面眺望,赶不上的玻璃船,却不觉得遗憾......在巴黎的这一天,我一直哼着这一段,在巴黎的塞纳河上的玻璃船里,这一段曲子一直回响着。

2009年2月13日星期五

匆匆卢浮宫。。。


在巴黎的第二天早晨,我们享用客栈为住客准备的简单的法式早餐:半根法国面包配果酱或牛油和咖啡或茶。硬嘣嘣的法国面包散发着淡淡香气,外头硬,里头却松软可口。很烦恼,该怎么吃这硬硬的面包?注意到其他餐桌上的游人们,也有着相同的烦恼。于是,就靠自己的创意吧,用自己的方式享用法国面包。早餐量虽小,但却出奇的让人饱足。
过后,搭地铁到卢浮宫去。终于,亲眼目睹了这欧洲最大的博物馆的外帽,也看到了那透明的大小金子塔。可是,我们第一次的到访吃了闭门羹。星期二的卢浮宫是休日,不对外开放。记住咯!有一点少兴,但宫外可是个美丽的公园,还有小凯旋门和草丛里的人形雕像。不得入内,我们就先参观欣赏卢浮宫四处的景色,慢慢逛,慢慢拍拍照,散散步。但,今天的蓝天白云出现的时间很短,一会儿天就黑了脸。
第三天,我们终于进入了卢浮宫。我们是匆匆的赶到卢浮宫,然后在里头匆匆的欣赏。没办法,第三天的晚上,就是我们旅程结束的晚上,就是我们离开巴黎离开欧洲的晚上。到了卢浮宫,还要到唐人街,还得回酒店拿行李,在赶到火车站去搭火车到飞机场。于是,我们只能匆匆地,匆匆地。
他上一回到巴黎时结识了一个在当地读艺术的朋友。那位朋友问他花了多长时间逛卢浮宫?他说大概三个小时就逛完。
那位朋友笑笑,然后说对她来说,一整天的时间也不太够。
看着卢浮宫的 指示图,真的很大的一个博物馆啊!认真去欣赏,三个小时实在太少;而现在,更可怕的是,我必须在两个小时左右的时限里把这庞大的博物馆逛完!我们应该慢步走,还是用跑的?
于是,我们先把宫内的镇馆三宝欣赏过了,那就是已经不完整的胜利女神雕像,大家都争相要看得蒙娜丽莎的微笑,和米洛的维纳斯雕像。(但,我不记得我是否看到了米洛的维纳斯雕像),过后才去看看别的画啊!雕像啊!等等。
宫里宽广而华丽,金碧辉煌而充满艺术气息。游客很多,那些心不在焉,步伐比较快的,大概都是些游客,到卢浮宫来只因他的盛名,而非因为他的收藏展览品;学生不少,他们坐在椅子上,拿着画纸和笔,对着墙上的某一幅画,开始很专心的画。那样的专心,专注的神情,让我心生敬意。也有老师带着学生的,在某一幅画前,学生们坐在折叠布椅上,老师站在画前给学生讲课;还有里头的工作人员和守卫,在蒙娜丽莎的微笑的画旁就站了两位守卫,可见这画是多么的珍贵和,危险。
在画厅里,有很多很精彩的画,匆匆看过,觉得很可惜,但要细细欣赏,却不够时间,于是我提议我们选几张画,慢慢看。我们止步看了几幅画,我都不记得画名了,但有一幅画,我印象比较深刻,那是《拿破仑卫冕图》。好大好大的一幅画,是宫里最大的画之一。
匆匆欣赏过这么多古画,不谙绘画艺术的我们,脑子里回荡着最大的疑问是:为什么古时候的人要么不穿衣,要么都穿的很单薄,露出胸部?
不到两个半小时,我们已经离开卢浮宫了。真的不可思议。

卢浮宫,不来会觉得遗憾到睡不着,来了又觉得,来干嘛?
我们不懂画(虽然不懂,但我其实满喜欢看画的),匆匆一逛,似乎就只为了卢浮宫的名声,就只为了告诉人家:我到过卢浮宫了,我看过蒙娜丽莎的微笑的真画了。
请原谅我的肤浅,但对于卢浮宫,我真的没有太大感想,只有‘匆匆’二字。

2009年2月10日星期二

从巴黎铁塔到协和广场。圣诞夜市。香榭丽舍大道。凯旋门。



在巴黎,几乎都在散步着,走动着。快步的,漫步的;匆忙的,从容的;紧张的,悠游的。
沿着塞纳河边的大道,在暮色中时而快,时而慢的往前走。大部分时候,我们的心情都是愉悦地,看着不是很透彻的夜色里,弥漫着淡淡白雾的月亮,放射出带点暧昧的微亮。一直往前走,车辆在我们身边来来往往,昏黄的路灯,还有宁静的塞纳河畔上一座座的桥梁,在车辆行驶的呼啸声中,依然还是显得那样安宁寂静。
跨过某座壮丽的大桥,我们来到了协和广场。看到了银白的摩天轮(跟在比利时和伦敦看到的一模一样),协和广场的另一边的大道,也就是一直延伸到凯旋门的大道,在挂上了银白灯饰的一列列大树旁,是闪着银色光芒的圣诞市集,和比利时的一样,每个小摊屋顶上都飘扬着不一样的,来自欧盟成员国的各国旗帜。我们随意的逛着,和比利时市集大同小异,都在卖着一些雷同的货品和食物,gluih wein我想是欧洲人冬天里不可或缺的饮料吧,总会看到一个卖gluih wein的摊子。我吃了一个热喷喷的,搽满浓浓巧克力的薄饼,很是美味。只是那位卖饼的法国妇人,一脸的冷冰冰,毫无表情,看了有一点点扫兴。
一直往前走,往前走,我们进入了那赫赫有名的香榭丽舍大道。大道两旁都是世界知名品牌的专柜店,走在这里的人也大都是非富则贵的吧!流浪了一整个星期的我们,多多少少散发着一些些落魄的气息,和这里的‘名牌’很有差异,站在这里显得有些突兀,但我却为这小小的不协调感到兴奋紧张。来到Louis Vuitton的旗舰店,他拉着我的手,说虽然买不起,但也要见识见识里头奢华的氛围,和里头出手阔绰的买家们的豪爽气派。三层楼的宽敞店面,摆着各色各样应有LV印花的商品,当然绝大部分都是手提包包,其他还有钢笔,笔记本套子,鞋子,旅行包等等。里头在看在买的富贵人家,绝大部分都是东方脸孔的人们,也许是中国人,香港人,新加坡人,日本人, 还有中东脸孔的阿拉伯人。
逛一圈出来后,他问道:怎样?有没有充满目标,毕业后要拼命工作,然后买一个LV包包?
我对这所谓名牌包包是完全的无动于衷!
或许你还在求学,还未到达那个迷恋名牌包的阶段吧。他说。
是吗?也许吧?我会渴望拥有一个好看,实用的大包包,但从未想过那一定要是某个名牌的。
繁华的街道,我只是漫无目的的往前走。穿梭在人群中,用亚洲人的眼睛看欧洲人的在名牌街道的奢华步伐。可是,这些名牌店的顾客,往往都是亚洲人。
走着走着,眼前的凯旋门越来越壮大,也越来越‘真实’。最后,相隔一道路的距离,我们和其他许多游客一样,眼睛越过道路上的呼啸而过得车辆,看着眼前这庞然大门,这为胜利而建的凯旋门。我注视着这大门,我想我用的是(我也只有这)一般游客的肤浅眼光去看它,去打量它。这门背后的意义,或者这门的艺术价值,我没有去想,也不懂要如何去想。他说过要带我爬上这门的顶端的,但后来,也许是忘了,也许是我也根本没放在心上,到回到大马的那一天,我才想起了,我们忘了爬上凯旋门顶端。后来,在明信片上,我在知道这凯旋门其实可以算是这城市的一个中心点,凯旋门是一环交通圈,环绕着他的是好几条通往别处的延伸的大道,凯旋门可是道路的起点,也可以是终点。
凯旋门,是我们在巴黎的第一夜的终点。过后,我们进入地下地铁站,回到我们的客栈,结束疲累的一天。